• 查看作者
  •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?

    “和父母处理好关系的关键,是自己混的好!自己混得不好,对父母的恨意就永远无法消失,即使这本来和他们毫无关系。原生家庭是我们成与败的后置归因!”

   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? 第1张图片

    在微博看到这段话,我挺认同的。但大多数情况下,人不太容易超越自己的父母的阶层!

    -

    从出生开始,普通人阶层和精英阶层就已经在接受天差地别的教育了。普通人到社会上拼得过精英阶层的只是少数,也就是“幸存者偏差”!

    -

    家庭出生太重要了!因为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文化水平,直接决定孩子将来能达到什么层次。

    -

    而普通人,尤其是穷人想要摆脱贫穷的状态或心态,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,因为学校能做得非常有限,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太厉害了。

    -

    所以现在很多混得不好的人不想结婚生子,大概就是不想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为了自己爽,就去祸害下一代,然后让“憎恨”一直传下去。

    -

    古话说:祖先犯罪,后代受罚。

    ——有趣的是,“罪”这个字原本是希腊文中的箭术术语,意思是“没射中目标”,也就是“错误”的意思。

    -

    于是呢,如果父母犯了一个错误却不改过来,那么这个错误就会传给孩子,再传给孙子——这么一直传下去,直到有人“射中目标”为止。

    -

    所以我们今天的种种差表现、差心态,都可以说是因为模仿祖先的偏差行为而不予改正。

    自己被“射中目标”,所以不希望后代再被“射中”,这也是挺无可厚非的。

    -

    克里斯多福·孟说:

    ❕我原本应该想一个有创意的、自发的、充满爱和真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情,但我却不知不觉地落入了模仿家人的模式。

    -

    对“家庭死忠”,也正是很多人无法超越父母阶层、“憎恨”父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  所以摆脱家庭,换个环境,可以说是一件能改变性格、人格甚至是命运的事。

    -

    我挺认同90年代国外的KIPP教学系统:

    ❕既然家庭和环境因素不好解决,那就干脆让学生每天在学校多呆几个小时,少受家庭和环境的毒噬。通过后天培养,从而改变性格和命运……

    -

    选择理论说“我们真正能控制的,只有自己”,这跟KIPP教学系统提倡的“自控力”很像。

    也就是说既然家庭选择不了,当前环境改变不了,那我们就换个环境。

    -

   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少去接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,也可以控制自己去拥有什么样的性格。

    -

    所以这么说来,学生住校、成年人离家,好像利大于弊。毕竟没有多少家庭环境,是真正利于孩子成绩进步和性格倾优的……
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921
  • #干货分享
  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登录
    最新评论